校友之窗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校友之窗 > 校友风采 > 正文

清华对话100+10|陈大同:“凤凰涅槃”求学路,归国铸造“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2-01-11 点击数:

陈大同用“凤凰涅槃”来描绘了自己读书至今中国半导体产业形式的发展变化。1977年,陈大同进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1978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杨振宁、李政道等前辈的事迹让当时的学生们对学习物理专业充满了向往。“当时觉得物理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想转物理专业进行学习,但是当时报物理系的人太多了,又恰巧听当时的无线电系主任介绍了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所以机缘巧合之下就进入了半导体行业之中,开始了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的学习。”由于半导体教研组当时还在绵阳,陈大同成为本部1977级唯一一名学习半导体专业的学生。他表示当时学半导体专业是很苦的,其他专业像做通讯、做图像是做应用的,而微电子更像是“修路”的,需要通过长期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着自己的理论知识,积累工程实战经验识,很难短时间内见到成果。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地选择学习半导体专业,也相信学半导体是有前途的,希望能为祖国的半导体行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时,尽管国内产业链完整,也有不少半导体企业,但是整体非常落后,当时国内很少有正向设计研发岗位,不少研究单位进行的是“逆向设计”,并且大量国外芯片产品的涌入对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冲击很大。陈大同决心带着从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回国振兴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愿望,选择到国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深度参与国外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并积累丰硕成果后回国。2000年回国后,陈大同发现出国前存在的不少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已倒闭,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几乎退回了初始状态。陈大同决定要通过创业推动中国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凤凰涅槃”。

他对于“研究生毕业生在应聘时应具备哪些能力”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首先,没有落实到产业的研发对国家意义不大,我们不能只在象牙塔里面做研究,应投身到国家最需要的产业中,向国外的先进公司看齐并与之同台竞争。其次,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非常迫切需要的是能很快投入产业化的应用技术研究。所以,不少企业对集成电路方向研究生的选题建议是:其研究成果能在3-5年内在集成电路实际产业中发挥作用。不能只是为了发论文而做研究,而应为了解决实际的重大产业和社会需求问题做研究。

针对半导体行业投资方面的问题,陈大同谈到,他在回国后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受当时国内投资退出机制不完善的影响,最初选择公司在国外上市。他谈及了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2014年,我国设立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基金,能够吸纳国家资本及社会资本参与到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的投资当中。另一个是2019年,我国的科创板正式开板,完善了企业的上市退出机制,使得包括集成电路行业在内的企业投资具备了比较完善机制,对后续集成电路行业的投资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陈大同也谈到了关于中美争端对集成电路行业的影响。他表示这会给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走出国门的带来重大阻力。但是结合现状可以看到,美国想要遏制中国半导体企业是不可能完全扼住的。虽然会造成一定的阻力,但是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的蓬勃发展势不可挡。

陈大同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他对集成电路技术与管理专业名称中“管理”一词的理解以及对本专业硕士生如何培养提升技术管理能力的建议。“管理不是虚的,基本上管理不是课堂上学出来的”,陈学长直接而扼要的表达了管理能力需要在工程技术实践中培养的观点之后,对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PM)进行了详细讲述。

项目管理分为一大一小两个层面——“大的PM就是指(end-to-end)”、“小的PM就是纯粹的研发管理”。端到端是指从一开始与客户接触,然后把客户需求定义成产品,接着组织诸多资源进行产品研发与实现,最后把产品销售出去这一宏观层面,端到端的管理“可以作为培养CEO的基本要求”。研发管理单指产品研发过程中对资源进行复杂调配这一相对具体的层面,研发管理“可以说是管理工作中一种真正带兵打仗的模式”。

最后,陈大同给我们集成电路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硕士生提出了一点建议:“光学这管理课没用,需要做具体的项目。”由此看来,本专业的硕士生如果想要真正地培养提升管理能力,那么实际项目的管理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