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2 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在自强科技楼二号楼206室举办了“集成电路学科AI引擎使用培训”,集成电路学院高滨教授详细介绍了学院自研AI 引擎的研发背景、功能和使用方法,学院本学期所开设课程均已接入集成电路学科AI引擎,希望此款引擎的上线能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的新方式,让集成电路的教学更高质高效。

培训现场
经过一年的研发测试,学院推出了“集成电路学科引擎”。通过大模型的应用,把学科知识和学习工具进行有机结合,打造智能化学习共同体、构筑自主学习的新架构。集成电路学科引擎已经完成 18 门本科及研究生核心课教材、课件的数字化,累计录入教材内容超过1500万字。在知识数字化基础上,该引擎还基于开源大模型搭建知识库。知识体系全面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及封测等关键环节,突破了传统课程边界、形成集成电路领域的知识图谱。

AI引擎使用讲解
24小时智能学伴和智能讲伴是基于相关知识图谱打造的“学习共同体”,分别承担助教和教师的角色。智能学伴可以回答专业问题、给出详细分析和参考教材,智能讲伴则能整合多门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点讲解。此外,集成电路学科引擎还能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阶段,进行学习路径规划,不仅学习进度一目了然、智能学伴也可出具测试题并进行答疑。培训现场也结合实例,演示了AI引擎在知识索引、课件讲解、代码生成等方面的使用方法。
高滨也提醒,当前的 AI 模型并非万能、仍然存在“幻觉问题”,尤其在涉及推理、计算等领域时,可能给出不正确或不严谨的回答。学院也会持续收集反馈意见,和师生一起不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集成电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