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研修】集成电路学院举办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交流会

编者按

研究生指导教师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定期举办了多期导师研修活动。学校、学科、院系协同配合,推动研修班每年运行,更好地为导师提供服务。

2021年2月,学校发布《关于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改革的12条举措之一,提出建设师德正、教风严、学术水平高的指导教师队伍,推动指导教师研修常态化、制度化。

随着导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深入,为进一步凝聚导师共识,加强人才培养多角度交流、提升育人综合水平,学校鼓励并支持各院系建立和完善指导教师研修体系中院系研修制度和交流环节,逐步将院系全体导师纳入研修范围,增强导师间的深入交流,形成融洽的导学氛围及自身特色。

为加强经验交流,特推出近期院系开展的导师研修活动报道,以促进导师研修内容、形式、质量的提高,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

12月8日,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交流会采用线下为主线上融合的方式举行。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党委书记蔡坚,资深博士生导师及新上岗、已在岗博士生导师三十余位参加本次交流会,会议还邀请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杨帆做了相关报告。会议由党委书记蔡坚主持。

蔡坚主持


首先,杨帆作了题为“新形势下博士生培养和博士生导师建设要求”的发言。他通过讲解博士生导师政策变迁过程、导师遴选的相关政策以及对于我校前五期博士生指导教师研修班的回顾,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目前博士生导师研修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他还介绍了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及学校正在修订的指导教师相关制度,与大家探讨了博士生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最后,他强调了持续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希望加强对新上岗导师的引导及在岗导师间的交流,倡导师生合作,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杨帆发言


集成电路学院资深导师王晓红教授、多次获得良师益友的任天令教授、年轻博士生导师代表邓伟副教授围绕“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主题,作了相关报告和分享。

王晓红教授认为一个优秀的博士生培养上可以借鉴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加以概括,即充分的调研与反复的论证,广而深的积累与创新的凝练,选题要“树大志,重基础,锤炼学生的创造力”,她从自身实际指导经验结合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这几点进行了解读,并且还和参会老师交流了与学生“志同道合,共同成长”的感受。

任天令教授认为研究生培养应该从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与个性化发展空间,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出成体系、有特色的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术创造潜力。他还讲到,导师应把价值塑造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保持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教学相长,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新上岗博士生导师代表邓伟副教授也和大家分享作为一名年轻博士生指导老师的三点体会。第一,创建一个高效和谐的研究环境对长期有效的开展研究非常重要,这包括对研究需要的软硬件环境的配置,团队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科研进程的动态管理等等;第二,研究目标要明确,要在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上有一个动态的统一,在中长期目标的牵引下从近期且可以完成的目标入手来开展科研,用八个字来总结,即“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第三,在研究方向上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和可选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通过因材施教和量体裁衣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研究内容和路线。

王晓红(左)任天令(中)、邓伟(右)分别做报告


参会导师集体学习了研究生院下发的研究生指导教师警示案例,并就“对于问题学生如何引导”,“在沟通引导过程中‘度’的掌握”,“枯燥的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快乐成长如何兼顾”,以及“如何把握学生压力”等问题展开热烈研讨。

参会导师交流


最后,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吴华强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充分肯定了本次交流会的意义,对与会导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表示院里将为师生打造更多的交流平台,加强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他通过分享自己学生时期每周与导师交流的体会更加强调了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指出导学沟通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才培养,导师要在学习体会中不断提升,在国家发展中担当应有的培养人才的重任。

参会人员合影留念,交流会圆满结束。

吴华强总结发言


部分参会人员合影